哲学家弗朗西斯·培根曾说过:“有的书可以淡淡的品味,有的书需要活吞,只有少数几本书需要细细咀嚼消化。分析性阅读就是咀嚼消化一本书。”
当我们通过“考察阅读法”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后,一定渴望深入阅读。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“分析阅读法”,也就是培根所说的,咀嚼消化书籍。
咀嚼时狼吞虎咽是一种方式,细嚼慢咽是另一种方式。 想要充分吸收营养,一口吃掉一个胖子一定是奢望。 对于分析阅读尤其如此。 做到以下三步,一定可以让书变朋友。 .
01第一步:明确本书的类型、框架、主题和主要内容
首先,通过检查阅读(也称为略读或预读)的方法,确定书籍的类型,是小说、科普、历史、哲学、专业书籍,还是实用的干货书籍。 不同类型的书籍决定了你接下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场景。
其次,通过阅读目录、大标题和小标题,了解全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。
最后,通过阅读序言、结语、封面等,确立全书的主题和思想。
19世纪末20世纪初,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多发现,在任何一组事物中,最重要的只占一小部分,大约占20%,其余的80%,虽然它们是多数,都是次要的,所以又称二十八定律。
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阅读。 读完第一步,你已经读完了本书的20%,进而掌握了本书的基本情况。
除了上述之外,作者的语言风格、本书的排版呈现方式等,都与读者建立了联系,拉近了双方的距离。
至此,这本书对你来说不再陌生,像一个新朋友,有了了解,有了好奇,有了继续阅读的欲望。
02 第二步:与作者产生共鸣
这一步的主要阅读内容是剩下的80%,这是强化书中中心观点的证据。
作者要想强化自己的观点,就必须有系统的表达方式,比如例子、名言、亲身经历、调查报告、数据图表等。
这些活生生的配套资料,会从各个角度表达作者的观点,也会深入我们的内心,让我们对新鲜的内容产生共鸣,引发更深入的思考。
阅读这些内容时,可以用笔勾勒出直击人心的关键词、关键句,甚至例句。
另一方面,如果你正在阅读一本电子书,你可以充分利用搜索功能,几秒钟之内,你就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洞察作者的思想。
比如《Puppy Money》是一本很受欢迎的理财书籍。 当你进入《成功日记》时,书中的所有人物都对成功日记有了清晰的认识。 通过这些相关资料,你会被拉进另一本书。 领域,甚至可能深深地感受到,将成功日记应用到你自己的生活中。 这样,通过本书,你不仅掌握了理财知识,还学会了写成功日记。 岂不意外。
当然,别说是输入书中的关键词,一定有一种销魂的感觉。
这就是所谓的:把学习所得用于生活,把生活所得用于学习。 (杨绛)
最后,要想从新朋友变成书友,就要学会既是读者又是记者,学会提问,学会做笔记。
(读书笔记很重要,本文不过多讨论。)
03第三步:如何评价一本书?
至此,一本书会逐渐从新朋友、老朋友变成最好的朋友。
所谓挚友,什么话都要说,连劝说、批评的话,都要说出来。 两人的思想在碰撞中不断成熟,友情生根发芽。
就像没有人是完美的一样,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。
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的作者说,“学得最好的读者也是最挑剔的读者”。
同意作者观点的时候,有四个标准:
1.知识不够; 2、错误的认识; 3、不合逻辑; 4. 分析不全。
批评就像辩论。 如果你想让你的观点站得住脚,你必须非常熟悉书中的观点,找到有力的证据,并与之呼应。
相信好朋友会接受您的善意批评。
谢谢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