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最专业的书画艺术收藏、学习、交流、交易平台,满足大众“亲近艺术,感悟生活”的文化空间! 集书画交流、研讨、鉴赏、养生、文学理论于一体,旨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书画艺术,宣传高端书画人才,打造高品质书画艺术交流平台。
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。
书法之美
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。 他们开始用图片记录事物。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,演变成今天的文字。 又因为先人发明了毛笔书写,书法应运而生。 从古到今,汉字主要是用毛笔书写的。
王羲之
王羲之,字逸少,汉族,东晋著名书法家,被誉为“书圣”。 其书法善隶、草、楷、行等体。 他集齐一身之长,一炉修炼。 他与儿子王宪合称“二王”。
东晋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,农历三月初三,王羲之、谢安、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身(一种驱病除凶的活动),众人饮酒作诗,将诗集结成集,羲之即兴为这部诗集作了序,就是著名的《兰亭序》。
晋王羲之《兰亭序》
本帖为草稿,28行,324字。 描写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。 因为当时天时地利人和,作者发挥了最大的作用,据说以后是赶不上写的了。 其中,以不同方式书写的“志”字有20多个。 宋代米芾称其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
相传王羲之年轻时苦练书法,久而久之,洗笔的池水变黑了。 后人评价:“其浮如云,形似龙”,“龙跃天门,虎卧凤阁”,“自然天成,天神出世”。 ” 关于他的成语有穿木三分、东床女婿等。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最明显的特点是笔法细腻,结构多变。
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几代书法家。 欧阳询、俞世南、朱遂良、薛霁、何晏真卿、唐代柳公权、五代杨凝石、宋代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,宋代赵孟俯元代,明代董其昌。 ,因此享有“书圣”的美誉。
一句话形容王羲之的仕途:
“醉”
颜真卿
颜真卿先从褚遂良学书法,后从张旭学书法,并与怀素论书法。
他对二王、褚遂良的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,博采众长,彻底摆脱了初唐书风,开创了时代书法的新风尚。 颜真卿的书体称为“颜体”,与柳公权并称“颜六”,有“颜锦六谷”之誉。
唐彦真卿的“自白帖”
颜真卿真书大气端庄,结字由初唐的细长变为方形,方中带圆,具有向心力。
毛笔粗壮,善用中笔,刚劲有力,又不失锋利。 一般横笔稍细,竖笔、点、划、划稍粗。 此书体大气磅礴,气势磅礴,颇有盛唐之气。
一句话形容大唐烈士的壮骨:
“感情”
米芾
米芾与蔡襄、苏轼、黄庭坚并称为“宋四家”。 他性格古怪,行为疯狂。 遇石称“兄”,膜拜不已,故称“米点”。
米芾书画自成一格,枯木竹石,山水画独具风格特色。 他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,擅长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等书法,擅长临摹古书,达到真迹的地步。
米复平学书法最多,最大的成就是行书。 南宋以来的著名回帖中,大多刻有其法书,流传甚广,影响深远。 他们在“北宋四大书法家”中确实首屈一指。
康有为曾说:“唐话的结构,宋人更有意思。” 说明宋代书法家讲究趣味和个性,米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。
宋米芾《书素帖》(局部)
米芾学习书法,自号“季谷子”。 虽然有人认为是笑柄,但也有人称赞他“天之美人不必自夸,姬姑终能立身”。
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的成功。 据米芾自述,在师从苏东坡学晋书之前,大致可以看出他受唐人颜真卿、欧阳询、褚遂良、沈传世、段季瞻五人影响最大。
用一个词来形容北宋疯狂的米芾:
“撞”
赵孟俯
赵孟俯,南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、画家、诗人,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,秦王赵德芳的后裔。
赵孟俯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。 他对书法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书法作品,更在于他的书法理论。 他对书法有很多精辟的见解。
他认为:“学书法有两种方法,一是笔法,二是字形。
元代赵孟俯小写《心经》
“玩古书益学书法,知笔意益”。 在写古文字时,他指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事实:“前人得几行古文字,潜心研读,名扬天下。”
赵孟俯博学多才,擅长诗文、经济、书法、工笔画,精于金石,精通韵律和鉴赏。 尤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。 在绘画上,开创了元代新画风,被誉为“元人之冠”;
赵孟俯亦善篆书、隶书、真书、行书、草书,尤以楷书、行书见长。 其书法风韵潇洒,章法规整,浑然天成。 他开创了“赵体”书法,与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并称为“楷书四大家”。
王铎
王铎,崇祯十七年入关后,授礼部侍郎、观弘艺专学士,加为太子少保。 清顺治九年病逝于家乡。 61岁,葬于河南巩义洛河畔,谥文安。
王铎的郑、行、草书作品,取材于钟繇、王献之、颜真卿、米芾。 他文笔强,善于排版。 很有北宋大家的风范。 当时书坛盛行董其昌书法,王铎、黄道周、倪元禄、傅山等人提倡古法,在时代潮流中树立了别样的风格。
在书法方面,王铎可谓是多才多艺,风格多变。 无论是大气磅礴的大楷,还是古朴厚重的小楷,亦或是他那飞扬的草书,在晚明书法界都应该说是一流的。 隶书在王铎作品中少见,源于唐人,能抒发自己的心意。
明王铎草书九首(部分)
王铎的书法追求“二王”,尤其是王献之。 加之他博览魏晋唐宋名家,尤以《葛帖》研究最为深入。 其书法独树一帜,被誉为“神笔王铎”。
其书法与董其昌齐名,被誉为明末“南董北王”。 他的书法用笔不拘一格,张弛有度,却又充满了洒脱和劲道。
王铎善行草,笔势恢弘,浑厚洒脱,淋漓畅快。 他的许多墨迹世代相传,许多明信片、尺简和题词都被刻在石头上。 他的书法风靡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国家。 日本人很欣赏王铎的书法,也因此发展成“明清雕”流派。 他的《尼山元帖》传入日本,轰动一时。 王铎被列为一流书法家,被誉为“后王(王铎)胜先王(王羲之)”。
董其昌
董其昌一生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。 特别是他以禅论书法,对书法的用笔、用墨、结构和意境提出了独到的见解。 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。
董其昌的书法吸取古人书法之精华,却不刻意模仿笔迹,具有“面骨赵姿”之美。
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。 董氏书法是草书中的最高造诣。 他对自己的楷书也颇为得意,尤其是小楷。
董其昌虽然处在赵孟俯、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,但他的书法并没有盲目地受到这两位书法家的影响。
董其昌将禅宗思想运用到书法艺术创作中,把“质朴自然”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,把握了意境的本质特征和内涵。 所谓“淡”,就是稀有、质朴、质朴中蕴含的无穷趣味,别有韵味,令人嚼之不尽。 平淡的本质是天真烂漫,真气自然流淌。
▼点击小程序进入留学市场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