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孩子回顾过去与现在——严小红汉字文化课程(附课程指南)

author
0 minutes, 0 seconds Read

国学经典鉴赏与文化传承_国学文化鉴赏_国学鉴赏论文/

国学鉴赏论文_国学经典鉴赏与文化传承_国学文化鉴赏/

认识严晓红

她是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语文老师,被评为成都市最美老师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先进个人。 开发小学《汉字文化》国学课程,自编校本实验教材《汉字文化》。 我喜欢在语文课上和孩子们一起穿越古今,探索、寻找秘密。

文字 严晓红

编辑|邹学平

图片 老树画

探秘“汉字王国”的秘密花园

近年来,我对教材中的古诗词、散文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和教学设计。 即使是这样一点点星光般零散的尝试,也足以照亮枯燥的课堂:课本上古诗文的每一个解读都仿佛穿越时空。 光,就像湖面上的涟漪,传递着搅动人心的力量。

我坚信“古诗词、国学、传统文化”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占有重要而显着的地位。 于是我开始想象:

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带领一个新班级,在不同年龄段开设不同的语文课程,建立连续完整的语文课程体系,经过六年的系统学习,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沉浸中成长什么呢? ?

我无法阻止这种雄心勃勃、执着的课程开发想法。 同时,国学教学的挑战也吸引着我迫切而坚定地去做这件事。

起初,当我提到“国学课”时,我的心就开始跳动。 几乎没有古典文学的专业知识结构作为基础,你怎么敢碰它? 然而,当我拿起《史记》,重读《红楼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老子》时,我就被经典迷住了,渐渐有了站在讲台上的信心。

通常,语文教师在教授低年级《弟子规》、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经》时,要求他们反复朗读,不求深奥,以达到流利的背诵。 但我一直对孩子们背诵整本书并理解大意的教学方法心存疑虑。

且不说像《弟子规》之类的书中有些内容已经过时了,而是让孩子全心全意地背诵,没有思维和语言感知的刺激,像容器一样被动地接受。 我担心孩子们的脑子里会塞满凝固的东西。 年轻的心灵受到一些道德训诫的束缚,变得迟钝,失去了敏感性。

但一二年级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书呢? 这一直是我的一个问题。

这时我想,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级语文的学习重点是“识字”,那为什么不能把“识字”和“语文学习”结合起来呢? 选择教材中需要认识的一些汉字,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,以这些汉字的起源、演变、古今使用等为教学内容,带孩子走进汉字的世界。有趣的汉字王国,真正了解这些汉字。 慢慢地,低级汉字文化课程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。

课程开发的前奏是补充专业知识。 我首先开始阅读与汉字相关的专业书籍:左安民的《汉字详解》、流沙河的《白玉解字》、唐翰的《汉字密码》、瑞典作家林希礼的《汉字王国》等,不仅给我带来了阅读的乐趣,也为课程开发储备了丰富的验证材料。

对于孩子来说,一年级第一学期是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。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,初步养成正规的小学生活习惯。 因此,我决定在一年级下学期正式开设汉字文化与国学课程。

第一课是关于“人”字的。 通过“人”字的象形图,我们可以感知到,站着的人的胳膊和腿是由站着的人伸出的胳膊和腿演变而来的。 我带着孩子们背诵了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人”的解释:“人是自然界中最宝贵的”; 《三子经》中说: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。 “人”是万物中最高尚的认识。

“人是怎么来到这里的?” 这是一个能够引起所有孩子好奇心的话题。 当然,在国学课上,我不会用生物学来讲解这个话题,那就让孩子们听童话《女娲造人》吧。 这大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。 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,“女娲一抖柳枝,掉下来的小土就变成了小人……”虚构、夸张的神话把孩子们带入了人世间。 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。

听完这个故事后,让孩子想象“女娲造人”的场景并画下来。 孩子们创作了国学课的第一幅画,高兴地把这幅作品带回家给父母讲“女娲造人”的故事。 第一节课顺利结束。

汉字的象形结构、经典句子以及相关故事凸显了国学课堂的特色,所有内容都落在了“识字”的真谛上。 以此为初步模板,第二讲讲与“人”相关的“从众、公共”,第三讲讲“被、化”。 说完几组与人有关的词语,我们就来说说与“手”字有关的词语。 经过十多次讲座,我进行了实验和调整。

得益于学校近年来大刀阔斧的“课程改革”,汉字文化和国学课程的开发在一年内顺利开展。 学校一直坚持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,鼓励教师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来吸引孩子们,为教师搭建开放的平台,每周专门抽出时间来保证课程的落地,而孩子们参与的热情给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。

在此背景下,我的《汉字王国》成立了,最终形成了汉字文化与国学课程的基本特色:

以一个单词为单元主题,选取一组或多组相关单词进行教学。

例如,以“丝绸”为主题设计了两组人物。 第一组为“丝、丝、纠、经、纬、编、厥、吉”,第二组为“紧、系、紫、素、累”。

教学内容以模块的形式组织

我们的教学内容有以下模块:

人物创作故事(汉字的起源);

汉字的演变;

古今中外(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);

中国传统文化积累(与某个汉字相关的中国经典、古诗词等);

中国文化故事;

我的汉字故事(创造的汉字故事)。

这些模块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,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突出某一模块的内容。

注重识字的乐趣

选择汉字的时候一定要考虑。 首先,汉字本身是有故事的。 这样的汉字触手可及。 几乎所有的象形文字、表意文字都有故事在里面,如“火、水、沙、比、朋友”等等。

其次,汉字的生成能力必须很强,即与这个汉字相关的常用词很多。 造字故事大多是象形字,用故事来还原祖先造字的情景,对孩子来说会很有吸引力。

例如,一个简单的“水”字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被解释为“如众水并流,微有阳气在其中”。 水滴从悬崖上落下。

国学经典鉴赏与文化传承_国学文化鉴赏_国学鉴赏论文/

有的甲骨文看起来像液体流淌下来,溅落在崎岖的岩壁两侧。

国学鉴赏论文_国学文化鉴赏_国学经典鉴赏与文化传承/

当我从不同的资料中查找对“水”的不同解释时,我会选择其中的一些解释呈现给孩子们,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“水”的微妙变化和丰富。

课堂上,讲述了“水”诞生的故事:我们的祖先看到悬崖上留下的水,就用线条画出来。 就是水流的意思。 配上悬崖上流水的画面,孩子们立刻明白了“水”的本义。 在小篆的书法作品中,三点水仍然保留着水的象形符号。 孩子们觉得这样理解“水”就有趣多了,因为它有情景、有画面、有易于理解的本意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汉字在形象和意义上都发生了演变。 有各种字体的演变过程和丰富的引申意义。 “汉字的奇妙演变”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重要一点。 汉字的意义不是以唯一的知识点呈现给孩子,而是以开放的认知态度去领悟和理解汉字的诞生和成长。

培养孩子对汉字的敏感度是关键

在我看来,汉字是有生命的符号。 有的汉字充满情感,有的汉字部件组合巧妙,有的汉字有趣可爱。 当我们理解和欣赏汉字作为有美有故事的生命时,我们无疑会产生对汉字的热爱,无疑会产生对汉字高度敏感的感知和审美能力。

当我教“丝”这个词时,当孩子们看到一束丝线的图片,明白“丝”的本义是“把许多束丝放在一起”所产生的一个认识词时,他们就画出了“万条青丝垂下”的诗句,配上春风吹柳的画面,让孩子们感受“青丝”。

孩子们说柳条“细”、“长”、“软”、“绿”、“软”。 我请他们怀着这样的感情读这首诗,全班同学轻轻地、慢慢地读。 缓慢、柔软、美丽,柳条在春风中呼之欲出。 感情不断延伸,将这首诗带入全诗朗读。 孩子们带着对柳条的无限想象,轻声朗读全诗。 意境就不用我多解释了。 一切都在他们的心里。 感觉。

汉字文化课中的创造性思维

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,孩子们隐约明白了汉字的象形和造字方法。

为了让课堂更加开放、有趣,我开始尝试让孩子们创作自己的汉字故事,或者按照一定的意义编造汉字。 这种完全不确定的教学设计点燃了孩子们的思考,也成为了课后问卷中他们最喜欢的部分。 他们更喜欢“我”这个词,更喜欢“我”的故事。 这或许就是创造带给人们的快乐。

高品质的想象力需要一定的界限和逻辑要求,而不是一般的胡思乱想。

教完一组与“水”有关的汉字后,孩子们被问了几个造字问题,其中一个是“请造一个字来代表很多水”。 一个孩子居然做了“苗”,她在纸上画了三个水字,叠得很大,几乎占满了整张A4纸。

当我看到她写这个字时,我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已经认识这个字了,然后我问她读什么,她摇摇头说她还没想明白,现在我相信了这个词确实是她创造的。 我兴奋地请她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写。 她说,她想到了“森林”中的“森”字。 联想的逻辑无可挑剔!

当我透露她所创的字与现有的汉字“淼”一模一样时,她兴奋地带领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这个字。 接下来,有的孩子在水旁边写了一个“多”字,意思是水很多。 有的孩子把甲骨文里的“水”字横画了好几遍,上下叠起来,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。 读作“hǎi”……充满有趣想象的创作,给全班同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。

“周二,我们期盼的国学课终于又来了,这节课的内容是‘马’、‘驾’、‘驾’,‘于’三个字的意思是启动马、加速。 ,让马别再扯上关系了,严老师的国学课真有趣! 汉学课持续近20堂课后,不少孩子在每周的日记中表达了对汉字汉学课的喜爱。

国学课不仅仅是背诵,也不是单一的欣赏,更需要思维的启发,有想象和创造力的空间。 这样的课堂既可以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,又可以在现代课堂中没有界限。 奇葩在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理论中绽放。

我班《汉字文化与国学课程》的研发还在进行中。 未来,我希望带领孩子们走进汉字文化的深处,探索汉字王国更加瑰丽的秘密花园。 我也希望正如文章开头所表达的初衷,将“古诗词、中国经典、传统文化”的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,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校本语文课程体系。教材的建立,让孩子们能够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学到更多的东西。 在境内获得学习的乐趣和美好。

Similar Posts